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旧闻轶事阁] 江青摄影往事及作品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史海钩沉江青摄影趣事及她的作品(组图)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05/20/406302_276317116.shtml

      引导语:江青建国后至文革前一直没有担任领导职务,她一生除了为毛泽东的事业以外,还酷爱摄影。她从莫斯科休养回国后,由于没有重要工作和岗位,因此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为此,还专门向当时身为新华社副社长、摄影部主任的石少华学习摄影技术。这组照片正是江青难得一见的摄影作品。
      

      江青从1955年起就开始病魔缠身,6年间几乎是在病榻上度过的。其间有几年她离开中南海,去遥远的莫斯科治病休养。到了1961年,江青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1959年和1961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两次会议,江青都上了山,她十分喜欢庐山的自然景色,对拍摄风景照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那时的照相机大部分都是德国老牌产品,全部靠手动操纵,没有一点“傻瓜”可言。一个初学摄影者要想轻而易举地抢拍一张好照片,谈何容易。江青那时的摄影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准确掌握百分之一秒瞬间的水平,对选景也欠整体审美构思,拍摄时需要主席身边的摄影记者帮助她选景、对焦距,然后由她按动快门。庐山回来后,她便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没有重要的工作岗位,闲得无聊,开始琢磨系统地学习摄影,创作艺术作品,她相信自己对艺术有着天赋的灵气。可是谁能当她的老师呢?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摄影是门槛最低的艺术门类,只要会摆弄照相机、会装胶卷,斜挎着照相机就可以昂首阔步踏入艺术之门,但要把摄影升华为摄影艺术,则非常之难!为了速成,江青择师选中了新华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学会主席石少华同志,但石少华怕招惹是非,多次以公务缠身为由,想方设法避之,后来毛泽东主席亲自出面,石少华不能不给面子,师徒关系才正式确立下来,拜师风波就此平息。江青之所以看中石少华,一是因他担任新华社副社长、摄影部主任职务。二是他在摄影界享有盛名,有较高威望。抗战时期他就是八路军里赫赫有名的新闻摄影记者,这些条件正符合江青择师标准。  江青刚拍照片只想自娱自乐、调养心志,可她做事一向认真,加之自身的艺术灵性,片子越拍越多、越拍越精,并以艺名李进为名发表作品,身边的同志把她所拍的片子统称为作品,时间一长她开始飘飘然了。江青认为自己一身的艺术细胞,只不过这些年一直被压抑着,既然搞摄影,就应该搞出点名堂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中国摄影家学会主办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被摄影界简称为国展。自1957年以来,国展每年举办一届,1964年间隔一年,文革以后,改为两年举办一届。从现代人的角度往回看,江青的片子拍的是不错,可在众多的参评作品之中,她的片子并不是出类拔萃的,甚至还够不上入选标准,偶尔有一两幅作品出现在国展上,不足为怪,但在一届国展中,她一人竟有如此之多的作品入选,就显得特别牵强。 江青由学习摄影后来发展成利用摄影。1971年江青活动的范围几乎遍及各个领域。她越来越多地公开露面,不住地选择合适的形象亮相。江青决定举办个人影展。她将自己几年的摄影作品选出一百多张由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周恩来总理的摄影记者杜修贤负责筹办。没有几天,一百多个做工精致的影框就做好了,连新闻机构也严阵以待,作好了报道的准备。就在江青为影展前景而自鸣得意时,毛泽东出乎意料地出来讲话了,这次他不是支持江青而是阻止。 毛泽东对江青越来越强烈的表现欲十分恼火。严厉批评了江青,叫她立即取消影展计划,注意政治影响...... 有意思的是,江青办个人摄影展时借了很多钱让新华社冲洗照片,摄影展没有办成,却拉了一屁股债务的江青省吃俭用很长时间也没有还完债务,最后不得不向毛泽东讨要,才还清了新华社的冲洗费。另外,江青除了在学习摄影上很热情、很虚心外,对相机制造也很发烧,她一直想推动制造出我们中国的高质量中画幅照相机。如果江青不参与政治斗争不介入文革,一直潜心于摄影和推动国产相机制造,也许会成为一名很有成就的摄影家,中国的相机制造业也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我认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是要抛开政治色彩的,从纯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的本真!今天,我们应该不以人废言,不以人废艺,客观地评价江青的摄影艺术水平。 特别是那张毛主席在庐山的照片,绝不亚于专职摄影师的作品的。其它的作品也都很有意境,选材、背景、选择画面的内容,都很可观,江青的审美水平是不低的。  

      江青摄影作品发表、入选情况:发布摄影作品时的笔名:李进,峻岭。在1961年12月第五届国展上,李云鹤(江青原名)拍摄的《天前通途》、《暮色》、《上海之夜》、《玉簪》作品入选。第五届国展共入选作品317幅(包括港澳及海外华侨的39幅),李云鹤是单人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一人竟有4幅作品入选。在1962年12月第六届国展上,李进拍摄的《昙花》、《苦瓜》、《紫玉兰》、《洁白无暇》、《武生谭元寿》作品入选。第六届国展入围作品420幅,这里还包括香港、海外华侨入选的41幅作品,李进是单人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一人竟有5幅作品入选,也就是说,平均84幅作品中就有1幅李进的作品。在1963年12月第七届国展上,李进拍摄的《少女》、《秋菊》、《月季》、《蟹篓黄花》、《虹桥赠珠》、《大叶吊兰》作品入选。第七届国展入围作品327幅,这里还包括香港、海外华侨入选的40幅作品,李进是单人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一人就有6幅作品入选,也就是说,平均54幅作品中就有1幅李进的作品。
    在1965年3月第八届国展上,李进拍摄的《搜索前进》、《深海练武》、《练兵》、《连长》、《就义》、《向前进》、《渔港之晨》、《茶花》、《水仙》作品入选。第八届国展入围作品463幅,这里还包括香港、海外华侨入选的67幅作品,李进还是单人入选作品最多的作者,一人就有9幅作品入选,也就是说,平均51幅作品中就有1幅李进的作品。在1965年12月第九届国展上,李进拍摄的《飞车换轮》、《穿越火障》、《通过钢轨桥》、《石榴》、《大理茶》、《桔子》作品入选。第九届国展入围作品444幅,这里还包括香港、海外华侨入选的69幅作品,李进共有6幅作品人选,其数量仅次于专职摄影师吕相友同志,相当于每51幅作品中就有1幅李进的作品。
  

     另一组数据表明,从1963年至1966年李进在最权威的摄影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如下:
    《紫玉兰》发表在《中国摄影》1963年第二期第9页上。
    《大叶吊兰》发表在《中国摄影》1963年第五期第44页上。
    《月季》发表在《中国摄影》1964年第一期第42页上。
    《庐山仙人洞》发表在《中国摄影》1964年第三期第2页上。
    《深海练硬功》发表在《中国摄影》1964年第四期第32页上。
    《茶花》发表在《中国摄影》1965年第三期第44页上。
    《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发表在《中国摄影》1965年第五期第9页上。
    《穿越火障》发表在《中国摄影》1966年第二期第31页上。



    

江青用徕卡M3相机在庐山石松景点上,看到对面的白鹿升仙台上的御碑亭,以及远处的云海,突发灵感拍下了这张《庐山仙人洞》,但拍摄的片子,画面上方并没有松树枝的前景。



回京后,她把自己认为满意的片子,拿给中国摄影家学会的专家看,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部主任尚进,看了此照片后认为,“片子拍得很生动,有视觉冲击力,但画面纵深感不好,比较平,如果画面上方用特技的手法,加上松树枝作前景,三度空间就出来了。”我们看到的《庐山仙人洞》即是经过暗房特技加工出来的。毛主席看过之后,还赋一首七绝诗鼓励她,由此,江青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毛泽东所题诗词《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盛行于上世纪60、70年代。




















































那个年代比较有名的照片《女民兵》


























江青发表在两刊上的摄影作品




















































当时流行的相机,江青使用过禄来与哈苏等牌子相机。拍《庐山仙人洞》用的是下面的一款一一徕卡M3相机。














最后编辑小酱油 最后编辑于 2013-11-11 10:36:25
分享 转发
TOP
2#

图片无法显示哦,检查一下~
TOP
3#

图片看不到
TOP
4#

图片要上传的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TOP
5#

先看文字,期待图片哈。
TOP
6#
TOP
7#

有心摆正位,做人就不累。
TOP
8#

回复 6楼无敌兔的帖子

去划了圈,貌似回到了文革时代。谢谢分享。
TOP
9#

谢谢分享!期待照片。
TOP
10#

期待照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