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摄影师谈主席生活照背后的故事2010年09月03日09:03
时代周报谢培 字号:T|T
[导读]上世纪50年代,20出头的吕厚民被调往中南海从事摄影工作,60年代开始专职在毛泽东身边做摄影记者,前前后后在主席身边拍了12年照片。
毛泽东在庐山,1961年。 / 本文图片由吕厚民提供
毛泽东和两个女儿、侄子,在北戴河浴场,1955年
毛泽东在庐山人工湖游泳,1961
专访吕厚民:毛泽东的生活影像
本报记者 谢培 发自广州
9月9日是毛泽东的忌日。8月底,在位于广州市东湖路的嘉德文化中心的展厅内,一个名为《领袖与人民》的摄影展览对外开放,其中“领袖”部分的展出照片都出自吕厚民之手。
记者在展厅内见到了这位当年被毛泽东誉为“短小精干”的随身摄影师吕厚民,已过耄耋之年的他谈起那段岁月时依旧神采奕奕。上世纪50年代,20出头的吕厚民被调往中南海从事摄影工作,60年代开始专职在毛泽东身边做摄影记者,前前后后在主席身边拍了12年照片。在他递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名片背面,醒目地印着毛泽东的题字—“吕厚民同志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七日”。
吕厚民带着时代周报记者一幅幅地浏览他当年拍摄下的珍贵照片,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毛泽东的生活照。在《毛泽东同女儿李讷在中南海散步,1951年》中,毛泽东牵着女儿的手迈步在中南海的土路上,面对镜头,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走到两边。在毛泽东父女俩身后,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挽着裤筒、戴着陕北农民头巾的群众。吕厚民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这些是在中南海里劳动的工人,这些老百姓都知道毛泽东,因为他常在里面散步。”
“在我小学没毕业的一个大冬天的周日,父亲带我们几个孩子一起到南海的溜冰场去滑冰。一到那儿,我们就急急忙忙地换好父亲让人给买的崭新的冰鞋。父亲穿着大衣站在一旁,点上烟看着我们,似乎在说:‘孩子们练去吧,试试你们的身手。’这是李敏在《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中的描写。吕厚民则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毛泽东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刻。在《毛泽东和女儿李敏等在中南海滑冰场上,1953年》中,毛泽东站在冰面上,处于画面最左侧,饶有兴致地看着女儿穿溜冰鞋。毛泽东这副神态同样出现在《毛泽东和两个女儿、侄子在北戴河浴场,1955年》上,画面中毛泽东穿着泳裤,扭头看着同样席地坐在沙滩上的侄儿。在《毛泽东与孩子们在北京安定门外小憩,1953年》中,毛泽东夹着卷烟,同样随便地坐在草地上,表情惬意。吕厚民指着这张照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个在郊区,(毛泽东)坐在草地上,他出去也没带个凳子什么的,就席地而坐,休息。”、
除了抓拍外,毛泽东留下的一些经典照片也有“摆拍”的。吕厚民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在主席身边工作这么长时间,就希望每次出去能多拍几张,甚至动员主席,让他多出来散散步,实际上给我制造多拍照片的机会。”
这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机会,造就了《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经典照片。那是毛泽东去上海视察工作时,吕厚民和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共同“策划”的结果,他们让毛泽东散步回来时不走原来的门,在经过健身房内的乒乓球台时邀请主席打上几拍。主席在扣杀了第一球后等待对方发球的瞬间被定格,之后进入了千家万户,也造成了全国人民关于“毛主席喜爱打乒乓球”的印象。“也不能说摆拍,就说引导一下。引导一下他打两个球,给我们创造一下机会。”吕厚民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毛泽东的生活影像只有少部分有选择地通过报刊杂志对外发表,大部分随身记者们拍摄的底片都第一时间进入了档案室。“当时马上做了资料保存的。”吕厚民说。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留档的照片得以逐渐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和当年那些经过修改而流传的“经典照片”相比,这些毛泽东的生活影像更加生动,也更加客观。
主席任你发挥
时代周报:在这次《领袖与人民》的展览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些毛泽东办公时的照片,也看到了许多毛泽东跟家人在一起的生活照。拍摄生活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需要介入被拍摄者的部分生活。主席的这些生活照的拍摄过程和工作照有什么不同吗?
吕厚民:工作照指他办公、开会,接见客人、外宾啊,这属于工作方面。这个都是很多人在现场的,我跟着他活动的规律现场去抓拍,主要是表现主席和客人、主席和会议代表之间的关系啊、神态啊,特别注意主席这个神态面貌的表现。生活方面,因为我在这环境工作嘛(指中南海) ,他有什么活动我们马上就知道了,身边的同志有时候和我们讲一下主席出去散步啦,那我们就过去拍照。
时代周报:这就是告诉你可以过去拍照了?
吕厚民:也不是他们指挥我,只是有信息告诉我。就是有机会去给领导拍照片,记录他日常的生活,很自然的一面。不然的话就总是毛主席出来开会、作报告、接见外宾,很正式的。其实主席也是人,他也要生活,家庭、孩子也在一起。这里面有一些和孩子出去散步的照片,我们知道他出去散步就跟过去,或者赶上去跟主席见见面、握握手,他也不管,“哎呀,不要拍照啊”,他从来不说,不管。因为我前后待的时间比较长,我就感觉主席是个领袖,又是身边一个长者,比较和蔼可亲的。
时代周报:对于拍照,主席一贯的态度是什么?
吕厚民:其实主席从来不会说“哎呀,不是拍过了吗,怎么还要拍啊”、“不要拍了”之类的。没有说过。他从来不干预你,没有干预就是说非常支持身边的记者啊,包括我们常年跟在身边和他接触,他都很配合。任你现场去发挥,从来没管过。
时代周报:从你的角度来回忆的话,主席是喜欢拍照的人吗?
吕厚民:应该是不反对,也不主动提出。听其自然,反正我们和主席都非常熟悉了,有时候一块出去散散步,有时候我说:主席,和你一块照个相。他扶着我肩膀,叫旁边的人帮忙给我们照相。
时代周报:你和毛主席的合影有五张。
吕厚民:对。他都不拒绝。说什么怎么还照啊,这些都没有。身边的搞摄影的人是有这个条件,有这个机会。当然身边的一些人包括警卫员,也跟着一块跑、一块散步,也有的,很多的。但是他们有时候看我们照相,他们就躲一躲啊,(拍出的照片)以为是主席一个人在散步。
时代周报:你拍照时,他们都会下意识地往旁边去,尽量留主席在镜头当中。
吕厚民:对。也应该是有这个意识,突出一下主席。
拍照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资料
时代周报:当时你为主席拍照的工作目的是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拍摄的毛主席打乒乓球、看报纸等照片悬挂在全国千家万户中,形成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主席形象,这是历史的选择还是当时你拍照的目的之一?
吕厚民:我们当时给领导拍照就是为了积累资料。为党和国家积累一些第一代领导人生活、工作的情况,作为历史存档。但是后来逐渐有些报刊、杂志用来宣传一下,但是都是好的。群众都非常喜欢,特别是第一代领导人生活方面的这些照片。
时代周报:你拍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照片会进入到千家万户,对吗?
吕厚民:开始还没意识到这些,主要是为了档案,作为历史资料。但是越来越多的群众喜欢。主席到外地视察工作,普通老百姓看到了都热烈地在旁边欢呼啊、观赏啊,围着主席,水泄不通的。说明人民群众非常热爱我们领导人。这种场面是非常值得记录的。领袖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非常融洽、非常密切的。
时代周报:这次展览中的很多主席的生活照尽管不是第一次亮相,但依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主席在沙滩或是游泳之后的照片,还有他休息的时候席地而坐的照片。对你来说,主席一方面是领袖、是伟人,另外一方面,好像你又有意识去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在你拍摄的时候有这种意识吗?
吕厚民:我也非常喜欢这些领导人接触群众的,和群众在一起的场面。而不是总拍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