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的瓷碗破了,母亲总要叫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修碗匠把碗修好再用,这个行业现在已经消逝了,如今的70后、80后、90后,对于当年的补碗匠,也许还不可思议。
补碗匠的“行头”简单,通常是一副简易的担子,两只小木箱,一头箱上放几只盛水盛油的小铁罐。木箱下面是放工具的小抽屉,里面放着补碗的工具:巴掌大的小弓,针尖儿大的钻头,形态各异的铜钉,连小锤、镊子、夹钳、锉刀、钻子都是小而又小。补碗的第一道工序是把破碗捆绑起来,将碗的几块大的碎片拼成一只整碗,用细绳捆绑固定好,接着就是在破碗的裂缝两侧“打瓷眼”,“打瓷眼”,全凭一股腕力,重了不行,轻了也不行,而且要悬空使劲,手艺不到家,碗瓷就钻破了。然后用铜钉(碗襻)钉牢,最后在裂缝处抹上釉泥,技术高超的补碗匠补过的碗看上去完好如初,盛上水后不漏不渗。
如今补碗匠已看不到了,这个古老的职业除非在非遗展上能见到外,似乎已走到了尽头。图片中的补碗匠叫什么名字已记不清了,但他说:我上过中央电视台,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去展示过,我也成了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