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丽富阳] 龙门人的日常生活景象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龙门镇地处浙江富春江龙门山下,剡溪与龙门溪交汇于镇北。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赞日“此处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古镇因此得名。


龙门是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完整且极为罕见的山乡古镇。古镇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古塔和寺庙各l座。龙门余庆堂(孙氏宗祠)是龙门孙氏家族庆典、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全镇重大事件的场所。

全村有山14715亩,耕地3396亩,其中水田3083亩,旱地303亩。主产水稻、小麦,兼营蚕桑、果木、芦笋、黄花菜、茶叶、小青豆等经济作物,境内主要矿藏有石煤、石灰石、青石、磷矿、磁土、红土等。石煤、石灰石分布广,储藏量大,是烧石灰制砖及生产水泥的重要原料。水利资源丰富,全村有小水电站5座,装机990千瓦,年发电量为113.8万度。横樟公路穿村而过,来往车辆川流不息,交通便利。

龙门村中90%以上人口姓孙。孙姓居富阳县孙、章、李、夏四大姓之首。《孙氏宗谱》记载:宋初,三国吴大帝孙权二十六世孙、宋奉议大夫孙迁居龙门,到1939年,孙权后裔已历六十五世,距今1000多年。


龙门古镇保存自明至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大小祠堂、厅堂、民居、古塔等,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龙门村历史上曾建有60余座厅堂,现尚存有30余座。古建筑群布局严密多变,是江南古代宗族聚居形态的典型反映。整个古镇由众多以厅堂为中心的居住院落组合而成,简称厅屋组合院落。一座厅堂为一房或一小家族的祠堂,以此为主体,环以住宅,筑起高墙,成为龙门孙氏总族下一房一支的居住点。《孙氏宗谱》载:“孙氏千有余家,各房聚处皆有厅以供阖房之香火”。


屋组合院落,在形式上有“井”和“回”字形两种。厅与厅之间,卵石铺成的狭弄长巷密如蛛网,墙檐相连,房廊纵横。生人进入龙门古镇难分东西,时时感到途穷路尽。怪不得当年日本侵略军不敢乱闯龙门。龙门人夸耀说:“大雨天串门,跑遍全村不在露天走半步,回到家来不湿鞋。”整个古建筑群中,要数孝友堂、咸正堂、慎修堂、山乐堂、义门为最醒目。明代建筑孝友堂是全村最高的建筑,后进有三层。登此楼,全村尽收眼底。明嘉靖年间建造的义门,砖砌门楼,柱础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石鼓形,上下饰两周孔钉,下作覆盘式,颇为壮观。

村中有一条反映19世纪农村集市店铺场风貌的小街,小街横贯东西,约400米长,街道狭小,路面以鹅卵石铺砌成,两侧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筑。小街布局协调统一,别具风采。


龙门人现在还继承了不少老传统的习惯,以勤奋、智慧,秉承着先祖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当地村民每天一早就扛把锄头下地去劳动了,种水稻种菜是龙门人的传统,很多龙门人家里还保留着不少老传统的柴灶,一人在后面烧火一人在前面锅台炒菜做饭,一家做饭家家都能闻到饭菜的香味,门前的龙门溪是龙门人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龙门人,龙门人洗菜、淘米、洗衣服及小孩子洗澡都在这条溪水之中。现在的龙门年轻人很少有人继承父母亲的传统家业,龙门年轻人也很赶时尚,穿着时尚的衣服走在古旧的村落里引成了一种现代与百年前的强大差别;龙门村里也有现代的交通工具穿梭在古老的石板路和鹅卵石路上,但也有几百年前就有的独轮车在运输各种农用物资及现代生活用品,推车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了;龙门人吃饭喜欢一家人在祠堂里围坐在一起吃,显得孙氏家族的一种传统习惯。


























































最后编辑清凉的风 最后编辑于 2013-10-24 13:38:50
本主题由 总版主 一枕江南 于 2013/11/18 14:41: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精彩图文纪实,置顶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TOP
3#

10多年前去过龙门,现在再与桐庐的小镇比,明显落后了。
主要是环境卫生不好,修缮投入不到位,居民保护意识不强,小街凌乱,太可惜了。
TOP
4#

平淡质朴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才是最贴近生活的。
TOP
5#

另一个角度看龙门,强
TOP
6#

生活写实
TOP
7#

好的!
TOP
8#

TOP
9#

    古镇人的生存状态,图片里生活气息浓厚,接地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