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却意外发现了深埋在23 米之下的另一条古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珍贵文物。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当时将这艘偶然发现的沉船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南海一号”是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创始人俞伟超先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命名的。
“南海一号”是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南宋初期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于1987年被发现,但因技术及资金问题而延迟研究。2007年12月22日,“南海一号”整体出水,2011年4月底,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为其整体发掘奠定了基础。2013年11月28日,“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工作启动。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从发掘出来的文物来看,从船体造型该船始发港口可以肯定是来自福建的泉州。